範俐鑫
  中醫學有“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”的理論,說的是人的某一處血管經脈通暢,必定不會有疼痛的感覺,如果疼痛必定是身體某處“堵塞”了。放在人際關係中,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。
  沒有溝通,就會出現分歧,甚至產生誤解、謠言四起、事態惡化,阻礙事業發展、工作推進;溝通有效,才會取長補短、化解矛盾、達成共識,實現政令暢通、社會和諧。
  現實中,同事朋友間彼此有意見卻心照不宣,領導與下級之間錶面上相處融洽內心卻存有偏見、抱怨等情緒,決策政策初衷是好的卻不得民心、不切實際,工作部署具體細緻卻無法真正上傳下達,這些因缺少溝通而出現的問題並不少見,歸根結底,自以為是是關鍵。
  自以為是的人分為幾種。第一種是不勇於溝通的“靦腆人”。他們秉持“我不說反正有人會說”的原則,有了意見建議不好意思開口,開展工作比較被動。
  第二種是不喜歡溝通的“官老爺”。他們秉持“別人都不行我即權威”的原則,不甘放下身段虛心求教,喜歡“拍腦門”決斷,開展工作失掉群眾根基。
  第三種是不主動溝通的“老好人”。他們秉持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的原則,遇到問題繞道走,有意見也不作聲生怕得罪人,工作表現大多碌碌無為。
  第四種是不善於溝通的“機器人”。秉持“照本宣科錯不了”的原則,別人的成熟經驗、先進理念拿來就用,而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“鬍子眉毛一把抓”,甚至弄巧成拙。
  在矛盾問題面前,自我封閉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、浮於錶面抓不住實質,有缺乏責任心的原因,有群眾觀念淡薄的原因,也有個人私利作祟的原因。小到一個家庭、單位,大到一座城市、一個國家,都離不開有效溝通。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。”對黨員幹部來說,就是要撲下身子、挪開步子、打開話匣子,與群眾面對面、心交心。當前,重視群眾監督、推進黨務政務公開、踐行群眾路線,正是對“通則不痛”的正解。
  當產生誤會,當遇到難題找不到解決方法,當調研決策遇到瓶頸、上級聲音無法準確落地,不妨趕緊著手打通那條堵塞的溝通渠道。  (原標題:凡事少不了溝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16erxf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